项目类别:
|
救助帮困服务
|
实施机构:
|
昆山市城北街道阳光服务社
|
项目周期:
|
2012年7月1日-2013年6月30日
|
一、项目概述
项目背景:城北街道阳光服务社通过调查、摸底,发现作为辖区弱势群体的单亲家庭特别是单亲母子(女)家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经济、子女教育、心理健康、再婚等方面的问题,而且大多数这样的家庭成员性格怪癖,不愿意融入集体生活,自卑心理严重,母子(女)间感情淡薄,矛盾非常尖锐,子女学习成绩普遍偏差。
受益群体的范围数量及特征:通过为辖区87户单亲母子(女)家庭的调查摸底,总结归纳她们共有的特征:一是长期失业或身体差,生活来源少,生活水平低。二是家庭成员沟通存在问题,亲情淡薄,子女无心学习。三是认识偏激,思想狭隘。四是离异后,渴望温暖,有重组家庭和交友的需求,但是对自己持否定态度。五是想创业,但缺少启动资金和技能指导。
项目目前成效:阳光服务社-单亲母亲援助项目,分2个周期,服务受众为87户单亲家庭。第一期的服务人员为45户单亲母子(女)家庭,通过为这45户单亲母子(女)家庭提供心理辅导、职业培训、学习辅导、亲子活动、爱心助学、交友联系等活动,实现她们的自身价值的提升,解决她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。通过6个月项目的开展,后期走访情况,总结出这45户单亲家庭的变化:一是这些沉默寡言的单亲母亲通过心理辅导活动、广场舞活动、姻缘角等交友活动的开展,由开始对项目活动的抗拒,逐渐变得能接受活动,并融入到活动中去,并且对我们项目专业的社工可以打开心扉,倾诉她们面对的问题,服务社的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可以对症下药,精确掌握她们的问题,才能更好解决她们的问题。二是通过亲子活动和周末爱心学堂的开展,逐渐打开单亲家庭和她们子女的隔阂,通过走访、慰问这些单亲家庭,发现单亲母亲和她们的子女关系变得渐渐融洽,以前加拔弩张的氛围逐渐消失,孩子们也逐渐愿意和母亲沟通,并可以诉说学校发生的新鲜事,孩子们在课业上的成绩也有所提高。三是通过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开展,增加了单亲母亲的自信心,由于一技之能的掌握,失业的单亲母亲有一部分找到了她们心仪的工作,解决了她们的就业问题,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她们的生活水平。四是通过爱心助学活动和才艺展示活动的开展,树立了单亲子女的自信心,能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,并让一些品学兼优的困难独生子女能实现她们的高等教育,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。
在执行项目中,由于和专业社工的面对面,让城北街道阳光服务社对专业的社工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,也由于走访社区的频率,认识了一些隐藏在群众中的“草根领袖”,让她们能发挥她们的巾帼力量,让项目执行起来,更趋于完美。而团体活动的开展,让阳光服务社的团体协作性得到了提高,树立起分工协作的观念。
对社区、社会的影响:由于单亲母亲及其子女作为弱势群体中的特殊存在,社区、社会对她们的认识度并不高,通过项目系列活动的开展,社区、街道辖区人群对这类人群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,有一些事业有成的单亲母亲也要积极加入到这个项目中去,通过现身说法,帮助一些单亲母亲走出生活的围城,通过调动社会的各方各面的力量,综合地改变这些单亲家庭的生活状况,塑造一种更为和谐、文明的社会环境。
二、项目目标
1、通过在街道妇女儿童之家开展6次心理辅导、5次亲子活动,打开单亲家庭的心扉,拉近单亲家庭成员的心理距离,用个案辅导、小组辅导、社区辅导等专业社工方法的开展,预期解决25户单亲家庭的教育、沟通问题。
2、在学校电脑室开展2次电脑培训等技能培训,解决单亲母亲技能不足的问题,推荐15户单亲母亲就业。
3、利用网络平台和红娘俱乐部的形式开展2次交友联谊,解决3户单亲母亲的再婚需求。
4、与企业结对开展2次爱心助学募捐,解决8户单亲子女的教育经费。
5、将3位单亲母亲纳入街道“爱心超市”的服务人群,解决实际困难。
6、帮助1位单亲母亲完成syb创业培训,解决小额贷款的申请。
三、项目执行团队及分工
执行团队
|
负责人
|
项目分工
|
阳光服务社
|
赵文雅
|
监督指导
|
阳光服务社
|
王惠琴
|
监督指导
|
阳光服务社
|
徐小芳
|
监督指导
|
阳光服务社
|
唐美华
|
项目的运营、信息上报
|
阳光服务社
|
凌 蔚
|
项目协助、协调
|
幸福树资讯有限公司
|
李文艳
|
活动开展、财务报表
|
幸福树资讯有限公司
|
穆 萍
|
心理辅导
|
社工团队
|
景 艳
|
爱心助学
|
社工团队
|
王秋萍
|
社工协助
|
社工团队
|
程雪娴
|
劳动就业
|
社工团队
|
徐彩华
|
婚姻调解
|
志愿者团队
|
张丽萍
|
亲子辅导、周末爱心学堂
|